洪武三年的科举考场,突然被 3 筐稻谷搅得人心惶惶。朱元璋坐在龙椅上,指着筐里的稻子对考生说:“谈谈这三筐谷的好坏。” 话音刚落,站在一旁的刘基后背就冒了冷汗 —— 他太清楚朱元璋的性子了,这哪是考学问,分明是在筛生死!
第一筐稻谷饱满金黄,颗粒分明,一看就是精心挑选的上等粮;第二筐瘪谷混着草籽,看着就磕碜;第三筐最奇怪,半好半坏,还沾着不少泥土。考生们哪见过这阵仗,交头接耳半天,大多围着第一筐夸:“此谷乃天赐佳粮,陛下治下国泰民安,方能有此丰收!” 还有人痛骂第二筐:“必是刁民偷懒,才种出这等劣谷,当严惩!”
刘基盯着那些唾沫横飞的考生,手心里全是汗。他跟着朱元璋打天下时,见过太多这种场面 —— 当年朱元璋在濠州挨饿,挖过观音土,啃过树皮,对粮食的感情比谁都深。这些考生只知空谈,哪懂筐里的门道?
果然,朱元璋突然拍了桌子:“你们可知这三筐谷的来历?” 他指着第一筐:“这是官仓里的粮,看着好,却是官吏们从百姓手里搜刮来的,每一粒都沾着民脂民膏!” 又指向第二筐:“这是今年灾区的谷,百姓吃不上饭,就靠这瘪谷活命,你们却要严惩?” 最后他踹了第三筐一脚:“这是军屯新收的谷,带着泥,混着草,却是将士们亲手种的,能救命!”
展开剩余57%考场里鸦雀无声,刚才夸第一筐的考生脸都白了。朱元璋瞪着他们:“朕让你们考的不是文章,是良心!五谷不分,怎知百姓疾苦?” 刘基在旁边闭了闭眼 —— 他早就猜到,朱元璋要的不是能说会道的酸儒,是能看懂人间疾苦的干才。那些只会捧臭脚的,怕是过不了今天这关。
有个来自农家的考生突然跪下:“陛下,臣老家今年也遭了灾,第二筐谷,臣认得。百姓把能吃的都留在家里,交上去的却被官吏换成了好谷,自己中饱私囊。” 朱元璋眼睛一亮:“你接着说。” 那考生磕了个头:“第三筐谷看着杂,却是真谷,带着土才说明没掺假。当官的要是连谷的真假都分不清,百姓就该遭殃了。”
朱元璋哈哈大笑,当场把这考生点为探花。而那些刚才骂第二筐谷的,被锦衣卫拖了出去,据说后来都没再露面。刘基望着空荡荡的考场,心里五味杂陈 —— 朱元璋这一手太狠,却也太真。乱世里拼的是刀枪,治世里验的是人心,这三筐稻谷,筛掉的哪是差考生,是那些忘了本的糊涂蛋。
后来刘基跟儿子说:“帝王术从来不在书本里,在田埂上,在百姓的饭碗里。” 那些被拖走的考生,不是输在学问,是输在忘了自己是谁 —— 从泥土里长出来的五谷,容不得半点虚情假意。
如今再想这事,朱元璋的狠里藏着的,是对 “食为民天” 的敬畏。粮食面前,从来没有虚礼,只有实打实的良心。要是当官的都能看懂那三筐谷,百姓的日子,总会好过些吧。
# 朱元璋 #历史启示 #为官之道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散户配资官网下载,珍时汇好策略,富民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