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图片
图片
点击上方 [儒风雅集] 关注我
龚廷贤(1522—1619),字子才,号云林山人,明代著名医学家,江西金溪人。他出身医学世家,父亲龚信为太医院医官。
龚廷贤自幼随父习医,后博采众长,贯通医理,曾任太医院吏目,因治愈鲁王妃重症被明神宗御赐“医林状元”匾额。
其行医六十余载,精于内、外、妇、儿各科,尤擅儿科,被列为江西十大名医之一。
他结合数十年临床实践与中医养生理论,创作《摄养诗》,以诗歌形式提炼出“惜气存精”“饮食节制”“心态平和”等养生智慧,既是个人长寿经验的总结,也是对传统医学精髓的传承。
图片
摄养诗
宋 龚廷贤
惜气存精更养神,少思寡欲勿劳心。
食惟半饱无兼味,酒至三分莫过频。
每把戏言多取笑,常含乐意莫生嗔。
炎凉变诈都休问,任我逍遥过百春。
图片
【01】
惜气存精更养神,少思寡欲勿劳心。
【释义】
强调生命的根基在于“精、气、神”三宝。节制欲望以存精,减少思虑以养气,心神宁静则生命力自然充沛。所谓“惜气如惜灯油,寡欲如护火苗”,过度消耗必损根基 。
【感悟】
生命如同一盏油灯,精是灯油,气是火焰,神是光明。若贪恋外界的声色犬马,如同狂风卷走灯油,徒留残焰摇曳。
老子言“治人事天莫若啬”,真正的智者懂得“守拙”——不争名利,不耗心神,如古树深根,默默汲取养分,静待四季轮回。
养生之道,不在追逐补药秘方,而在日常的收敛与涵养。当我们将向外攀援的心收回,便能在喧嚣中守住一片澄明,这才是延年益寿的真谛 。
图片
【02】
食惟半饱无兼味,酒至三分莫过频。
【释义】
饮食节制是修身之本。七分饱以养脾胃,清淡少味以顺自然;饮酒三分微醺为乐,过则伤肝乱性。古人云“厚味伤脾,淡泊养真”,克制口腹之欲即是对生命的敬畏
【感悟】
《礼记》云“饮食有节”,但何止于养生?半饱是对欲望的驯服,清淡是对本味的回归。庄子笔下的鹪鹩巢于深林,所需不过一枝;偃鼠饮河,所求不过满腹。
人生亦如此,贪多求全反而迷失本心。一箪食一瓢饮,若能品出五谷真味,便是人间至福。
学会以简驭繁,看似舍弃了舌尖的欢愉,实则换来了脾胃的轻盈与心境的清明。节制,不是苦行,而是对生命的深情。
图片
【03】
每把戏言多取笑,常含乐意莫生嗔。
【释义】
幽默是豁达心性的外化。以玩笑化解矛盾,以乐观接纳琐碎,如苏轼“竹杖芒鞋轻胜马”,困境中仍能“戏言”自嘲,嗔怒不生则心火不旺,气血自和。
【感悟】
幽默是智慧的润滑剂,更是心性的试金石。若能以玩笑面对坎坷,便是将苦难熬成了禅意。
东坡一生流离,却能在黄州“戏作小诗”,在儋州“饱吃惠州饭”——真正的豁达,不是强颜欢笑,而是看透世事后的举重若轻。笑对人生,不是逃避问题,而是以柔克刚,化戾气为祥和。
图片
【04】
炎凉变诈都休问,任我逍遥过百春。
【释义】
超然于世俗冷暖,如陶渊明“门虽设而常关”。世态炎凉本是常态,执着则生烦恼,放下即得自在。所谓“心若明月,乌云不蔽”,逍遥非避世,而是看透后的从容。
【感悟】
范仲淹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的胸怀,与龚廷贤的“任我逍遥”异曲同工。世人趋炎附势,智者却如寒梅独立,不因冷眼而萎顿,不因追捧而忘形。
陶渊明归隐田园,并非厌弃红尘,而是明白“心远地自偏”。真正的超脱,是看透世态后仍能保持赤子之心。
如明月穿云,不为乌云所蔽,终得皎洁长存。此等境界,方是养生的至高妙义 。
【结语】
龚廷贤的《摄养诗》不仅是养生指南,更是一卷生命哲学。它告诉我们:长寿的秘诀不在外求,而在内修;人生的圆满不在占有,而在放下。
若能以诗养心,以简应万变,便是将每一天活成“逍遥百春”的修行。愿你我皆能如诗所言,在纷扰中守住精、气、神的灯火,在淡泊中修得一颗自在心。
完
往期回顾
从一碗蔓菁芦菔羹中,品味生命的智慧,全文仅60字,读懂者如沐春风
苏轼与清茶的人生哲理,全文仅42字,悟透者豁然开朗百字奇文《青云志》,句句振奋人心,道尽山河壮阔与人生至理传承千年神作《食粥》,短短28字,领悟后受益终生
欢迎点赞,收藏,分享,留言!
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,品味诗词,感悟人生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散户配资官网下载,珍时汇好策略,富民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